首页 资讯 正文

河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学子青春筑梦边疆 实干书写担当

体育正文 184 0

河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学子青春筑梦边疆 实干书写担当

河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学子青春筑梦边疆 实干书写担当

河南(hénán)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学子乔小全、林晶莹(jīngyíng)秉持“到基层(jīcéng)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坚定信念,以知识为犁深耕边疆沃土,用青春作笔书写奉献篇章。他们跨越3000公里山河扎根西部(xībù)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(jiāng)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,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。 乔小全,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,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(kèzīlēisūkēěrkèzīzìzhìzhōu)阿克陶县皮拉勒乡(lēixiāng)四级主任科员、党政办干部。曾(céng)获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(jiùyè)卓越奖”等荣誉。 援藏之路:用青春点亮雪域(xuěyù)高原 2017年7月,正在(zài)攻读硕士学位的(de)乔小全主动申请暂停学业,乘坐Z165次列车奔赴3000公里外(wài)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当志愿者。在洛隆的700多个(duōgè)日夜,他(tā)翻雪山过冰河,走遍全县6所偏远小学,为1000余名孩子送去书包文具,组织“红领巾圆梦”助学行动(xíngdòng)。“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,我真正理解了‘缺氧不缺精神’的含义。”乔小全在援藏日志中写到。服务(fúwù)期满后,他荣获昌都市西部计划“优秀志愿者”称号。 援疆(yuánjiāng)之行: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担当 2019年,乔小全(qiáoxiǎoquán)再次响应国家号召,从西藏昌都转战新疆克州。在贫困地区,他创造(chuàngzào)了多个硬核业绩:为村民出资5.55万元修建水渠3.5 km,切实解决了村民的(de)(de)烦心事;推进农村(nóngcūn)户厕改造提升,制定村级经费补偿机制,如期完成厕改工作;坚持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,扩大水稻种植规模达2200亩,打造良种水稻种植示范基地280亩;以“环境整治日”为抓手,紧紧围绕“三清三改两提升”“院内院外(wài)六件事”,打造示范户50户、示范广场2个、示范小队1个,以点带面,稳步推进全村的人居(rénjū)环境整治工作。“把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,这是河科大学子(zi)应有的担当。”乔小全是这么(zhème)说的,也是这么做(zuò)的。 母校赋能:跨越4500公里的培育(péiyù)接力 河南科技大学为(wèi)乔小全量身打造的(de)培养路径,体现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特色:首创“学业+实践”双轨制:为他保留学籍,配备(pèibèi)校企双导师远程指导;持续(chíxù)培养:定期接受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。“母校不仅给我勇气(yǒngqì)按下学业暂停键,更用技术支撑我们按下边疆(biānjiāng)发展快进键。”2024年11月,受母校邀请,返校作以《心之所向 行之所往》为主题的报告会。 时代答卷:雪域高原(gāoyuán)写忠诚 从西藏(xīzàng)到新疆,乔小全用7年时间完成了(le)从志愿者到基层干部的蜕变,从硕士论文到民生答卷。他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写满237户家庭需求,组建“石榴籽宣讲队”,传播党的政策,法治广场夜校点亮乡村星空。这个“90后(hòu)”干部,用7年时间走出一条(yītiáo)新时代知识青年(zhīshíqīngnián)的报国之路。 “新时代的(de)知识青年,就应该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。”乔小全(qiáoxiǎoquán)的事迹曾被《河南日报》等媒体专题报道,成为学校“西部计划”育人品牌的生动(shēngdòng)注脚。 林晶莹,河南科技大学(dàxué)河洛书院人文学院2023届毕业生。现任甘肃省嘉峪关市文殊镇人民政府(rénmínzhèngfǔ)团委副书记,兼任党政办公室干部。 从“青马工程”学员到基层团干的(de)蜕变 作为河南(hénán)科技大学重点培养的“青马工程”学员,林晶莹在(zài)入学时就将(jiāng)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作为人生信条。在省级岗前培训期间(qījiān),她将学校“家国情怀+专业素养”的培养要求转化为服务动力。2023年7月,她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,选定了甘肃作为服务省份(shěngfèn)。后受团(tuán)省委任命和团洛阳市委安排,来到甘肃省嘉峪关市文殊镇服务,任团委副书记一职,同时承办部分党政办工作。 田间(tiánjiān)地头书写青春日记 在文殊镇党政办(bàn)公室,林晶莹的(de)工作日志记录着(zhe)这样一组数据:参与各种(gèzhǒng)节会8场;依托塔湾研学基地开展青年(qīngnián)联谊活动,覆盖青年200余人;冬季走访农户127户,排查取暖安全隐患等问题29个,通讯稿被省政务信息直报系统录为专报;依托文殊镇“青年之家”实体阵地开展团日活动10场次,参与人数300余人次(yúréncì)。镇党委组织(zǔzhī)委员、团委书记张惠评价:“文殊镇青年人数少,这个河南科技大学培养的姑娘,来到文殊,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们提出许多想法,办了许多活动,机灵又(yòu)能干。” 让(ràng)团旗在西部热土高高飘扬 作为基层团干,林晶莹创新(xīn)打造“三维育人体系”:建立“理论学习+实践(shíjiàn)锻炼+文化浸润”培养模式,结合农村工作实际,她组织各村团支部以“青春建功新时代(shídài) 志愿服务我先行”为主题开展团日活动,围绕“美丽雄关(xióngguān)·万人清洁”“雄关红石榴·同心共志愿”“温暖过冬”等开展志愿服务,鼓励优秀团员发挥(fāhuī)示范带动作用,帮助团员与青年(qīngnián)树立“互相帮助、助人自助、无私奉献(wúsīfèngxiàn)、不求回报”的志愿者精神,助力乡村振兴。 用坚守诠释新时代青春选择(xuǎnzé) 当续签协议摆在面前时,林晶莹在申请书里(lǐ)这样(zhèyàng)写道:“母校(mǔxiào)‘明德 博学 日新 笃行’的教诲,让我(wǒ)深刻理解‘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’的真正含义。”又逢春季,她又和同事们一道下队入户,动员(dòngyuán)农户种植小麦、玉米(yùmǐ)等粮食作物,抢占农时,并积极宣传种植补贴政策,助力春耕春播开好头、起好步,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。 乔小全、林晶莹用实际行动诠释(quánshì)着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 他们的故事,是(shì)河科大学子扎根西部、服务基层的生动缩影,更是激励更多(duō)青年投身祖国建设的青春宣言。 当前,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(gōngzuò)已启动。让我们以他们(tāmen)为榜样,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(guójiā)发展,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。(李树华 王梦真)
河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学子青春筑梦边疆 实干书写担当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